幸福滿地都是,快撿起來!

Tuesday, October 8, 2013

椰奶紫薯香芋西米露




如果以不添加任何色素的前提下,這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浪漫的食物顔色了。感覺很適合情人節用來為伴侶加溫。

作法和材料都很簡單:

材料:
紫薯(紫心地瓜)一個(不要太大)
大芋頭1/4個(一半的一半)
砂糖適量(看個人對甜度的喜好)
牛奶適量(不加也可以)
椰奶適量(我大約用了350c.c)
西谷米50g

作法:
1. 紫薯和芋頭先稍微用電鍋蒸一下,待涼即可去皮切小丁(約1公分立方),加少許水煮,水量剛好蓋過薯丁和芋丁即可。
2. 西谷米放入滾開的水中,轉小火使微滾,煮5到10分鐘,呈透明中央有小白點即可撈起沖涼水, 待用。
3. 芋薯丁煮軟後加入椰奶和糖和牛奶,也可以用煉奶代替牛奶和糖,攪拌均勻後品嚐味道,可自行調整甜度。
4. 把2和3混合即完成。
5. 可以趁熱吃,或冰過再吃,或加冰塊,也可以食用前上面再淋一些煉奶。

PS. 這個紫色的程度可以調整,如果不希望那麼紫,紫薯可以放少一點,或切大塊一點;如果覺得顔色太淡,就把一些紫薯在鍋中搗爛,或少加些牛奶和椰奶;如果覺得太稠可以加多一點水。

Saturday, June 16, 2012

相愛靠直覺,相處靠修​為

演藝圈的藝人湯志偉和眼科醫師黃琴伶


從相知相愛到決定長相廝守,開始時並不被外界所看好,加上女方為台中望族出身,家庭對門第觀念相當堅持,甚至以脫離親子關係為要脅,令兩人在親情和愛情之間難以抉擇,最後還是分手了。

後來湯志偉痛苦不堪跑去問黃琴伶:「妳愛我嗎?假如妳愛我而我也愛妳,現在又沒有戰爭,我們為什麼要生離死別呢?」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令黃琴伶下了決心,不計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說:「我等了三年,就是在等一個真心相愛的男人,成為他的妻子。」

在披嫁紗之前,她還再三提醒湯志偉說:「你不能騙我哦!」想到過來人說「結婚是戀愛的墳墓」,她心中仍不免有點忐忑,急得湯志偉常對她拍胸脯保證「絕對絕對不會變心」。

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實在多慮了。

夫妻感情若好,每天互動緊密,根本沒有縫隙讓第三者有機可乘。

她很高興自己終於相信了愛情,而未臨陣脫逃。

在夫妻相處方面,黃琴伶承認自己是「小女人」,喜歡夫唱婦隨,幫湯志偉打理飲食起居和生活細節,雖然之前她從來沒想過會嫁給演藝人員,但之後,她用心地從探班、接送到結交圈內人士,一步當起湯志偉的全權經紀人,推動他演藝工作之外,跨足不同領域作多元化的發揮。

「因為他是這麼的好,有時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黃琴伶表示,她覺得自己好像挖到 一塊寶,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能和自己分享這個大發現。

每當有人對她說:「哇!看不出來湯志偉文筆那麼好!」她就露出得意的笑。

在她有心的包裝促銷下,湯志偉現在除了大家已知的演員角色外,慢慢的也在寫作和爵士樂講評方面嶄露頭角,受到不少好評。

婚後的湯志偉,不管拍戲多忙,每天晚上一定設法趕回家,以免老婆牽掛。

有一次他到南部拍外景,收工時錯過了最後一班回台北的飛機,打電話告訴太座說要搭統聯巴士回去。

黃琴伶一看錶,時間已經九點多了,一趟車程大約要花三、四個鐘頭,長途顛簸加上當天正好有寒流過境,

於心不忍,勸他留到第二早上再搭飛機,湯志偉卻說:「怎麼行呢?我不回去妳一定睡在客廳,太冷了!」

原來,不知從何時起,湯志偉發現黃琴伶不喜歡一個人睡大床,不管他多晚回家,一進門都會看見椅墊上蜷曲身體睡在長沙發上,身上僅有薄薄的毯子,直到他回來才相擁進房,一起鑽入溫暖的被窩,難怪他說甚麼也不肯在外過夜。

那天她記得她半夜載著狗狗到松山車站,遠遠的只見一個快凍僵的男人,豎起衣領,全身縮成一團,在寒夜清冷的街上哈著氣,來回踱步。待她駛近時,一打開車門,狗狗就撲到那人身上又跳又舔,彷彿歡呼:「爸爸回家嘍!」夫妻倆相視一笑,溫馨的暖流霎時穿過全身,那種家人重逢的歡喜和親切,再一次驗證他們對彼此的情深意重。

後來,他們更發明角色扮演的遊戲,幽對方一默。

比如有一次夫妻一起出門,買CD常超出預算的湯志偉,在車上突然壓低聲音說: 「喂!別告訴我太太,我等一下要去買CD。」

黃琴伶這時就變作他的女朋友,也故作神秘說:「哦!那你要小心,最好別超過 一千塊,否則,她一定會很不高興。」一來一往之間,雙方就得到一個「心照不宣」,化解了不少可能的意見和爭執。

「婚姻像開車,在平地時用四檔,上坡時用一檔,車子才能順利往前跑。」黃琴伶說...

假如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一定要有一雙非常懂得「換檔」的手。

「來!喝杯水吧!」一句看似分平常的招呼話,竟是藝人湯志偉和老婆黃琴伶「結束冷戰」的暗語,代表「喝了水就不能再生氣了」,聽說很有效哦!

原來,藝人之所以為藝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藝術家」脾氣,情緒起伏也較一般人為大,即使在演藝圈夙有「乖寶寶」之稱的湯志偉也不例外。

生起氣來有時像個「悶葫蘆」,可以好幾個鐘頭不說一句話,有時又像活火山,一發不可收拾,有時候在家,這個那個處處都看不順眼。

「為什麼每次都要我讓你?」新婚時黃琴伶為此常感委屈。

有一次兩人又因小事鬧意氣,竟足足有三天不跟對方說話。

不記得是誰先倒了一杯水,問對方:「你到底要怎麼樣嘛?繼續吵下去嗎?」

「不!」兩個人心底均有小小的聲音說,那,還要做夫妻嗎?

「是!」

可是解鈴終須繫鈴人,只要有一方不肯先低頭,僵局就無法打開,所以他們當下就約好,以後吵完架,彼此先冷靜一下,直到有一方覺得自己氣消了,就端一杯茶或咖啡給對方, 以便相互找一個台階下,而不代表誰對或誰錯。

這樣才不會變成「歹戲拖棚」,讓一時意氣挑起的冷戰,無限期僵下去。

「因為人生像一個球,沒有人能夠一下子看透它的全貌。」

黃琴伶表示,球每滾一下就會出現一個新面相,人也一樣,即使是朝夕相處的夫妻,每天都會發現對方又有新的不同,其中有的或許很好、你很喜歡,有的卻不那麼可愛,必須多加包容,進而因為愛一個人的優點而誠心接納他全部的缺點。

相愛靠直覺,相處靠修為。

如果,你確定你的選擇是正確的,那就要好好的磨鍊自己,去除自己尖銳的稜角,讓雙方的相處空間更圓融。

看看周圍那些白首偕老的前輩們,哪一對不是相敬如賓,互相包容!

主控權

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主控權影響生理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朋友跟我抱怨,她畢業出來做事沒兩年的兒子,現在把工作辭了要出來自己開業。她擔憂地說:「現在不景氣,吃人頭路穩穩當當,每個月時間過去就有薪水拿。現在他要自己創業,我不能袖手旁觀不幫忙,又擔心我的退休金血本無歸,臨老要流落街頭,沿門托缽。」

我看她真的很憂心,就去找她兒子談。她兒子說他每天上班就頭痛、下班雙肩僵硬,他知道是壓力的關係,老闆喜怒無常,他覺得不只是把時間賣給了老闆,連靈魂都賣給他了,所以想來想去,決定自己出來創業當老闆,不必聽命別人。我問他風險,他說:「沒有失,哪有得?人總是去闖一下,才不負少年頭。」 我兩邊的話都聽了以後,決定回頭來勸母親,因為在實驗上有看到自主權對健康的重要性,很多研究都顯示在同一個緊張、快速、壓力大的辦公室中,職員得心臟病、高血壓的機率比經理高,愈有主控權的人,得病的機率愈少,人必須覺得自己是情境的主人,對情境有操作權而不是聽命於情境,身體才會健康、心情才會快樂。 有一個經典實驗 是去一個老人院,跟東廂房的老人說:這裡有一盆花,你搬回去房間養,養死了要賠;你每天早晨有一個蛋可吃,你可以選擇要煎蛋還是煮蛋;每周有兩次電影可看,你可以自由選擇看愛情片還是西部片。 實驗者跟西廂房的老人說:這裡有一盆花,請搬回房間去欣賞,你不必照顧它,護士會每周來澆水;你每天早晨有一個蛋,一、三、五是煎蛋,二、四、六是煮蛋;每周有兩次電影可看,星期三是愛情片,星期六是西部片。 一年以後,實驗者回來看老人的健康情況,發現西廂房的死亡率高於東廂房。這兩個廂房生活飲食、條件都相同,唯一的差別是東廂房的老人有主控權而西廂房的沒有。這是第一個實驗顯示心理上的主控感覺對生理的影響。 所以父母在某個程度之內,可以給孩子一些對他自己身體、行動的主控權,只要把後果告訴他,讓他自己做主,他若甘願冒風險,請他自承後果。孩子會告訴你,失敗的感覺還是比不曾試的感覺好,錦衣玉食無法彌補不能做自己的痛苦。 我勸同事老本留著不要給出去,但是鼓勵孩子去創業。人只有做自己才會自在,有主控權才會健康,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老和尚的話-誰最有前途?

這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我那時是高二的學生,有一天我們班騎腳踏車郊遊,黃昏的時候來到了龍潭的齋明寺,這個廟在大漢溪旁邊的高山上。在廟前大草地上,我們坐著看風景、聊天。當時,我們都很口渴,可是那個時代,中學生是買不起飲料喝的。因為廟裡經常供應茶水,我們就公推一位同學去廟裡討水喝。這個同學明明是天主教徒,只見他恭恭敬敬地向那位在廟前散步的老和尚走去,假裝是佛教徒,一面口宣佛號,一面雙手合十。這招果真有效,老和尚將我們大夥兒全部請進廟裡,不但給我們茶水喝,還拿出一些糕餅給我們吃,我們還進他的書房參觀,他的書房全是線裝書,老和尚當場揮毫,寫字給我們看,在此荒野,碰到一位和藹可親,而又有學問的老和尚,我們同學都覺得不虛此行。就在我們向老和尚道謝,而且說再見的時候,老和尚突然說:「你們等一下,我要替你們看相。」同學紛紛轉過身來,讓老和尚在我們的臉上掃描了來回個一次,最後他指指一位同學,作個手勢,叫他站到前面來。這位同學名字的最後的字是「丁」,我們叫他「阿丁」,阿丁被老和尚指了以後,乖乖地出列,老和尚拍拍他的肩膀說:「你前途無量。」阿丁嚇了一跳,喃喃地說:「師父,你一定弄錯了。」可是老和尚十分堅持,他堅定地說:「你最有前途。」說完以後,就放我們走了。在回家的路上,大家都不願討論老和尚的預言,理由很簡單,阿丁的功課和運動都不錯,可是他家境很不好,我們全班就只有他是要去唸師專特教科,其餘同學,人人都要考大學。阿丁說他唸高中已是家裡很大的負擔,大學是不可能唸的了。唸師專有公費,畢業以後,立刻可以到小學去教書,所以他決定去唸師專。其實我們班公認最有前途的同學是阿川,阿川一表人才,有領袖氣質,人緣好,有組織能力,雖然功課普通,可是體力驚人,身高一八Ο公分,籃球校隊,我們怎麼也想不懂為什麼老和尚不選他,而選了阿丁。還是阿丁自己打破沉默,他說:「我想老和尚一定老糊塗了,阿川才最有前途,我將來是個小學老師,怎麼說我最有前途?」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這一班,大多數同學都有很好的職業,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商人,我做到了大學教授,可是真正事業非常成功的只有阿川和阿強,阿川做到了部長,阿強是一家建設公司的董事長。我為了辦同學會,常需要打電話給老朋友,大家都容易找到,唯獨阿川和阿強不好找,阿川的秘書永遠告訴我他在開會,或則和人談公事。他常要到立法院回答質詢,我發現如果我到立法院找他,說不定還比較容易一點。通常他的秘書會留下我的電話,說部長會回電話的,部長果真回電話了,可是這一定是一個星期以後的事,而要約一個聚會的時間,那就更難了,部長似乎每天都有約,起碼一個月以後才可以和老朋友見面。阿強也好不那裡去。他雖然不要去立法院,可是他要去看工程,也要一天到晚和人家應酬。內閣改組,阿川部長下台,他仍然有工作可做,可是影響力和權力都沒有了,我每次打電話去,立刻可以和他聊天,有時候,他還會主動打電話來約我去吃小館子。


一年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阿強呢?他的建設公司不停的推出新的大樓,可是絕大多數都賣不掉,儘管他一再降價,仍然不行,他是被套牢了,有人告訴我,他已經好幾次差一點跳票。阿丁呢?他早已從小學老師的職務位上退休了,他一直在龍潭附近教書,退休以後也住在那裡。高中畢業四十年,我們決定聚一次,講明不帶老婆,我們要好好回憶一下四十年前的好日子。阿丁邀我們到他那裡去,因為只有他住鄉下。這次同學會,幾乎所有在台灣的同學都到了,大家聊的很痛快,令我感到有趣的事,大家關心的不是彼此之間的不同,升官發財,已不是大家的話題,話題好像經常在病痛上打轉,某某同學腰痛,某某同學背痛,某某同學告訴大家有心臟開刀的經驗,某某同學更偉大,他已換了腎,講的大家膽戰心驚。最讓大家懷念的是四十年前,我們每天中午打籃球,要是現在中午大太陽下叫我們去打球,一定會倒地而亡。到了下午,阿丁告訴我們,退休以後,他一直在一家孤兒院做義工,而且每天八小時的義工,他邀請我們去參觀,我們這時後才發現他是一位大忙人。短短的一小時,阿丁得耐心地傾聽一個小女孩的告狀,她說另一個小男孩欺侮她,雖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轉眼,兩個小鬼又玩在一塊。另一個小男孩摔了一跤,跌破膝蓋處,阿丁替他塗紅藥水。這一小時內他接了三個電話,一個替他們的孩子找工作,一個是安排將一個住院的孩子從醫院接回來,還有一個替孩子申請殘障手冊。對於我們大家,阿丁的工作令我們羨慕不已,我們的部長大人被一群小孩逮到講一本書上的故事(是阿丁向他們推薦的),他常想混,細節含混帶過,沒有想到一個小孩好幾次糾正他,顯然這小孩對這個故事已經聽的滾瓜爛熟,我們的億萬富翁阿強,到廚房去視察,卻沒有出來,原來他留下來剝豆子,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有人提議,在我們回家以前,再去一次齋明寺。四十年前,這裡全是農舍,現在已經面目全非,熱鬧的很,幸運的是,齋明寺未受影響,它依然靜靜的俯視大漢溪。

又是黃昏的時候,一個又紅又大的太陽正在對面的山頭落下去。故地重遊,大家都已髮蒼蒼,免不了有一些傷感,當年打打鬧鬧的情景不復再見,代替的是沉默,還是部長大人痛快,他說,我最怕看夕陽,每次看到夕陽,我就想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家當然很同情他卸任後的失落感,可是要卸任的,不只他一人,我們都快到退休的時候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在想當年老和尚對阿丁說的那句話,「你最有前途」,我仍然沒有想通他的意思。就在我們大家發呆的時候,一位學數學的同學回過頭來,對阿丁說:「我終於了解老和尚的意思了,我們這些人終日忙忙碌碌,都是為了自己。既然為自己,就會想到成就,這種只是為了自己的成就,就算再大,也總有限,即使我們中間如果有人做了總統,他也會有下台的一天。而你呢?你現在專門替那些小孩子們服務,我相信你每天都有成就感,這種成就,無所限量,可以永遠持續下去。不會像阿強那樣,每天要擔心不景氣的問題,一旦不景氣他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成就了,難怪老和尚說你前途無量了,他算的命真準。」阿丁沒有答話,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同意這一番話。在回程的路上,我向坐在旁邊的同學說:「為什麼當年老和尚不將他的想法講明白一點?害我們到四十年後才懂。」我的同學說:「四十年前,即使老和尚真的講清楚了,像你這種沒有慧根的人,會聽的懂嗎?」其實聽不懂的,不只我一人,我們當年都是小孩子,怎麼會聽得懂這種有哲理的話,難怪老和尚沒有講明白,可是我有一種感覺,他一定知道,四十年以後,我們會回來的。那時候,我們就可以懂他的話了。

Friday, June 1, 2012

廣結善緣

佛經開始時都有的「開經偈」,作者是誰?
答案~武則天

開經偈是唐代武則天所寫的

是誦經前繼〔爐香讚〕及三稱佛號後所誦的一首偈,

其文筆暢順精簡,且意義深奧,一千多年來雖有後人欲將它修改,但亦無法取代之.
佛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弗看不過眼,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在路上實在忍不住,就問道:「師尊,剛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飯砵裡,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
釋迦佛微笑:「你們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后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贊嘆佛法的四句偈言: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成為佛門僧尼、信眾誦經的開經偈,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洛陽的龍門石窟,就是武則天當政時擴大開鑿的,其中毗盧遮那佛等諸佛造像端嚴溫雅,衣褶簡潔生動;其菩薩造像華麗細致,頗有不可逼視的天人氣度。

※所謂「廣結善緣」是也

人海中找到你 (感人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二次大戰方酣,赫門與母親居住在波蘭皮歐特科的猶太人居住區。兩年前,他們被迫遷居至此,如今,德國軍隊又將他們與其他猶太區的居民集合,送往死亡集中營-翠比凌加。    赫門那年十二歲,他站在路邊等著上牛車,雙手緊緊抓住母親不放。赫門的母親很清楚橫在眼前的命運,她用力推開赫門,兇惡地罵他:「你已經不是小孩了,不要跟著我,快走!」赫門不肯聽話,但母親不斷吼他,他感到既困惑又害怕,只有轉身逃跑。那是他最後一次見到母親。    此後的一年半,赫門輾轉從猶太居住區遷往兩個集中營,最後被送到距柏林七十英里遠的-史萊本勞動營。他與其他許多老少男性一同居住在骯髒擁擠的營房內,每天做著粗重的工作,除非累倒、病倒,或在守衛的鞭笞下不勝體力,否則不得歇息。 然而最苦的還是飢餓。每個人每天的配額是一小片麵包和一些稀得不能再稀的湯,赫門看著同伴飢餓而死,每天早晨,推車把沒能活過漫漫長夜的同仁一一載走。    一九四四年二月,一個寒風刺骨的日子,赫門哆嗦著站在環繞集中營的鐵絲網旁,望向隔壁的農莊,襤褸的囚衣鬆垮垮地掛在身上,腳上裹著破布。他發現鐵絲網外有個小女孩正盯著他看,小女孩發現赫門也注視著她,便走上前。    餓得軟弱無力的赫門四下張望,確定沒有守衛在附近後,便開口用德文問道:「你可以拿點吃的給我嗎?」「我不懂德文。」小女孩答道。赫門於是用波蘭文重新問了一次。小女孩用棕色的圓眼睛注視著赫門,好一會兒,她點點頭,表示她明天會再來,便一溜煙兒跑開了。    第二天的同一個時間,小女孩來到鐵絲網旁,赫門確定周遭沒有人後,一個箭步衝上前,小女孩迅速拋了一小片麵包和一個蘋果給他。赫門接著了食物,塞進口袋裡,就忙不迭跑回營房。他把麵包切成許多小片,在一整天中一點一點地吃。赫門很清楚,萬一這件事被人發現,他就劫數難逃。他不敢期待小女孩會再度出現,然而第二天,小女孩在相同的地方等他,一雙小手藏在大衣下,衣服裡蓋著她帶來的食物。    這個八歲女孩沒有把認識新朋友的事告訴父母。這完全是出於直覺,她知道父母絕對會禁止他們繼續會面。有七個月之久的時間,她每天在相同的地方等,每當赫門走近,便拋些食物給他,然而他會一溜煙兒地跑開。在戰火頻仍、民生凋敝的時日,多餘的食物不易取得,小女孩總是包起自己的食物給他。兩個孩子從未交談,也從未告訴對方彼此的姓名。    一天,赫門靠近鐵絲網比平時要晚。他喊:「小妹妹。」小女孩走上前來。「我要被調到-特瑞席安史達特,妳不要再來了。」赫門說。小女孩注視著赫門,一臉的困惑。「是在捷克,我明天就要走了。」赫門解釋。小女孩睜大眼睛,眼眶裡噙滿淚水,她知道她再也見不著他了。赫門強忍著淚水,垂著頭離開,胸臆中滿滿地都是悲傷與恐懼。他回過頭看小女孩,終於無法自持。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近尾聲,惡名遠播的毒氣室運到了-特瑞席安史達特。隨著同盟軍的逼近,用毒氣室處決戰犯的速度也如火如荼地加快。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清晨,赫門在納粹禁衛軍狂暴的吼聲中被禁衛軍指示這些體力虛弱的戰囚早上十點去沖澡。所謂沖澡,指的就是前往毒氣室送死。然而早上八點時,同盟軍到達,全營的戰囚都獲得釋放。    戰爭結束赫門遷居以色列,他的體力恢復了,人生也有了新的開始。他成為一名士兵,在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獨立戰爭中奮勇殺敵。但沒有幾年,他便厭倦了戰爭與打鬥。一九五○年,赫門揮別以色列,遷居紐約。    赫門身材高,肩膀寬闊,能說善道,有著一股超乎年紀的成熟。他老成世故,卻在某些時刻無端陷入沈思。他發現這樣的外型與性格對女性形成無可抵擋的魅力,於是平生第一次開始認真與女孩交往。此後幾年間,他甚至三度與情人論及婚嫁,卻又在直覺的催促下,不顧對方的失望與哀傷,斷然解除婚約。走過了如此慘澹的感情路,赫門決心暫時不再與女人有任何深入的交往。    他的朋友不時熱心地要替他介紹對象,他卻不為所動。直到許多年後,有位朋友堅持要他見見一個名叫若瑪、有著黑色頭髮和棕色活潑雙眼的女子。赫門同意了,於是他的朋友安排了一場二對二的約會。若瑪美麗、直率且善良,渾身散發著溫柔氣息,卻又對自己的理念與想法有著高度的自信。兩人非常投契,整晚天南地北談個不休。    談話中他們驚訝地發現,赫門在以色列從軍時,若瑪也在同樣的地方擔任護士,兩人甚至曾參加同一場活動,卻不曾相遇。赫門發現自己竟深深愛上了這個年輕女郎。    夜晚,赫門的朋友開車送若瑪回家,赫門和若瑪坐在車後座聊天,聊天的話題轉向戰爭。赫門告訴若瑪:「戰爭期間我幾乎都待在柏林附近的史萊本勞動營。」若瑪吃驚於這樣的巧合,回應道:「我知道史萊本在哪裡,我也在史萊本待過。我們家人假扮成信基督教的農人,在勞動營附近的農地耕作。有個傳教士幫我們偽造假的身分證明,他救了我們的命。」    赫門的興致愈來愈高,若瑪仍繼續說:「我當然沒住在勞動營裡,但我認識一個勞動營的男孩,他餓得要命,跟我要吃的,我有一陣子天天帶食物給他,丟進鐵絲網裡。」    「他長什麼樣子?」赫門問。若瑪想了想:「大約十三、四歲吧!很瘦很瘦。我那時還小,但我看得出來他很餓。」「他吃些什麼?」「多半是麵包。有時我也會弄到蘋果。」若瑪答道。    赫門坐直了身子:「妳跟他這樣碰面持續了多久?」「七個月。」若瑪回答。赫門的心開始狂跳。他問了更多的問題,若瑪的每一個答案都和他自己的記憶相吻合,他開始戰慄。    「他有沒有告訴妳,他要調到特瑞席安史達特,叫妳別再來了?」赫門小小聲怯懦地問道。「有,他就是這樣說的。」若瑪滿臉的莫名,不懂他何以知道這些。赫門倒在椅背上,驚詫得不能自已。坐在身邊的女子,竟是當年救他一命的波蘭農家女孩。    「那個男孩就是我。」赫門輕輕地說,聲音細得幾乎只有自己聽得見。「怎麼可能?」若瑪不相信赫門就是勞動營那男孩,不可能這麼巧。「你告訴我,」若瑪遲疑一會兒,問道:「你是不是用破布裹住腳當鞋子?」赫門點點頭。    若瑪終於明白了這不可思議的事實,淚水湧入了她的眼。兩個人第一次真情相擁。赫門在車子到達若瑪的住處之前向若瑪求婚,一九五九,兩人在紐約步入禮堂,如今已有兩個孩子和數個孫子。赫門深信在集中營時,是命運數度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命運也三度阻止他和其他女人踏上紅毯,他才得以在悲慘的童年結束了十五年後,與命中注定的伴侶重逢。 ﹝本文摘自智庫公司最新出版《人海中找到你》一書)

Saturday, May 26, 2012

諫辭

不必強求,只能盡其在我,還要常保熱情。

歷史上有2篇極為重要的諫書,一篇比較有名,學校時期曾讀過;另一篇是看雍正王朝知道
的,雖然是臣子給皇帝的諫書,但大大小小的現代主管其實也該看一看。

比較有名的是魏徵給唐太宗的「諫太宗十思疏」,十思如下: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另一篇是清朝孫嘉淦給乾隆的「三習一弊疏」,三習一弊如下:

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仁政多則民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稱聖,發一令而四海謳歌。在臣民原非獻諛,然而人君之耳,則熟於此矣。耳與譽化,匪譽則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於所聞,則鼓諛而惡直。

上愈智則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趨蹌諂脅,顧盼而皆然。免冠叩首,應聲而即。在臣工以為盡禮,然而人君之目,則熟於此矣。目與媚化,匪媚則觸。故始而倨野者斥,繼而嚴憚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謂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

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質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於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概期於必行矣。是謂心習於所是,則喜從而惡違。
三習既成,乃生一弊。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