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滿地都是,快撿起來!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兩隻美短

以下是兩隻美國短毛貓
很可愛也很漂亮






菱角包子

 媽媽的手 老了
 台南來的菱角,我們煮熟,剝開,碾碎,加紅糖炒
然後包在麵皮裡

最後蒸熟以後的樣子

看來麵皮有點太薄了XD
下次麵皮弄厚一點看看
雖然外型不是十分完美
但是吃起來還不錯啦
有媽媽的味道^^


100%純手工 黑糖饅頭

我很幸福
可以吃到媽媽手工現做的、熱騰騰的饅頭
我們家的饅頭
成分就只有麵粉/紅糖/水/酵母/鹽
別無其他
媽媽不只會做饅頭
還會做各種包子
但是因為我改吃素
所以不做肉包了
我有一個會做麵點的媽媽
我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生死之間

【生死之間】

柯文哲寫於 2011年11月4日 18:20

∼這是為黃勝堅醫師之「生死謎藏」一書所寫的序文,也是我51歲時的心境。對照45歲時
「回家的路太遠」一文,總算也走出困住自己的迷惘。與大家分享∼

生死之間

有一天,黃勝堅醫師煞有介事的對我說:「我們外科加護病房必須注重安寧照護!」。初
次聽到,當然不以為意。事實上,我和黃醫師都是外科重症頂尖的專家。黃醫師專精於神
經重症,沒有頭的病人(腦死病人),一般最多撐不過兩個星期,他卻有能力維持數月之
久;我是心肺重症專家,沒有心臟的病人,使用葉克膜(ECMO),也可維持十六天,再接
受心臟移植,最後病人清醒的自己走路出院。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在我們聯手打造之下,早已是世界級的重症醫學中心,怎會到有一天
(2004年7月),我以行政命令宣示:「安寧照護是外科加護病房的工作重點,有關的臨
床服務、研究發展皆列為優先項目」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我自從專職外科加護病房工作以後,承蒙當年的上司朱樹勳教授大力支持,外科重症是整
個台大外科的重點。人力、物力之支援皆是第一優先,因此器官移植、葉克膜、人工肝
臟、各種透析技術、各種人工維生系統,不過幾年之光景,就追上世界水準。曾有一段時
間,台大醫院的記者招待會,和我們外科加護病房有關的就占一半之多,當時真覺得「人
定勝天,科技萬能」,心中好不得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無奈科技終究有其極限,胡夫人邵曉鈴、星星王子、……固然是令人欣喜的成功案例,但
也有不少救不活、卻也死不去的,甚至可說是「灌流良好的屍體」。面對焦慮的家屬,狐
疑的同事,甚至自己站在病人的床邊,挫折的無奈竟然掩蓋了所有過去的欣喜,變成揮之
不去的夢魘。

眾�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慢慢的,終於了解人生有「生老病死」,就如氣候有「春夏秋冬」。「天何言哉?四時行
焉,百物作焉」,終於領悟醫師就是醫師,其目的只是替人世減少苦痛,不管是身體的或
精神的。人生花園之中,醫師只不過是一名園丁吧!我們不能改變「春夏秋冬」的循環運
行,卻可盡力讓人生的花朵更加燦爛。有時雖是園丁照顧花草,有時反而是花草的枯榮在
渡化園丁。

一段往事

曾有一位大老闆,在事業正盛時,罹患克雷氏桿菌肝膿瘍。開刀引流後,卻引發嚴重敗血
症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最後被迫使用葉克膜維持生命。病況最嚴重時,呼吸器每次通氣
量不到100㏄,後來更併發急性腎衰竭,在葉克膜之管路上再架設洗腎的管路。當年正好
國際外科醫學會在台北舉行,葉克膜的祖師爺巴特雷醫師(Dr. Bartlett)也受邀來台與
會演講;順道拜訪台大醫院時,帶他參觀加護病房,結果他在此病人床邊站了一個小時,
東看西看直說:「Wonderful!」。後來他到處跟人家說,台大的葉克膜是世界最強的團
隊之一。

經過55天的漫長葉克膜治療,終於把病人搶救回來。對醫療團隊而言,與其說是高興不如
說是得意。後來轉到普通病房後,突然有一天病人有急性盲腸炎,當時只想真是禍不單
行,不過還是立刻安排緊急手術。術後開刀醫師告訴我,闌尾看起來發炎不嚴重,倒是盲
腸壁感覺較厚,開完刀後一切順利。出院後不到半年,在一次例行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有
一顆腫瘤,細針穿刺檢查之病理報告赫然是淋巴瘤,電腦斷層發現腫瘤已沿著主動脈蔓延
到整個中膈腔。至此回想,才知道原來一開始是腸胃道淋巴瘤,造成腸黏膜潰瘍,細菌藉
此侵入引發細菌性肝膿瘍以及後續的一連串事件,後來的急性闌尾炎,只是局部的併發症
而已。

知道真相後,原有葉克膜治療成功的喜悅一下子被澆息,當然也替病人找了最好的醫師、
用上最好的藥物。初期的治療效果不錯,但腫瘤卻一再復發,最後望著胸部X光片,看著
腫瘤一天一天的變大,變成我最大的痛苦。

---- 害怕病人問我:「有無其他治療方法?」

---- 也痛恨自己含糊回答:「我再想想。」

---- 事實是已無法再想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治療過程的欣喜、挫折,都忘記了。唯一還有記憶的,卻是兩人午夜聊
天,甚至是兩人的相對無言。最後這一段日子,因兩人的互信互諒,我們做到了生死兩相
安,再無遺憾。他,走的很平靜。從此我知道醫生在診斷、開刀、藥物治療以外,還有一
些可做的事,甚至什麼事都沒作的相對無言之中,也有醫師的價值在其中。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大四剛當見習醫師時,初次穿上醫師袍。要去看病人之前,都會先問護士姐姐,打聽一下
病人來自哪裡?作什麼工作?有那些主要親屬?那時候,看到的每位病人都是一個完整的
病人,有七情六慾,是家中的一員,是社會中的一分子。我不但看到病人,也看到床邊的
家屬。

後來醫術日益精進,擠身名醫之列,看到轉診紀錄,瞄一眼抽血數據,系列心電圖逐張看
過去,床上的病人都沒有看到,已脫口而出:「急性心肌炎」。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只看
到「器官」,沒看到「人」;只看到「病」,沒看到「病人」;更不用說是旁邊的家屬。

直到最近才又重新看到「病人」了。「病人」不再只是數據、超音波、病理報告的組合;
而是一個有喜怒哀樂,在家庭、在社會中牽扯不清的一個人。

黃勝堅醫師近幾年,誓言要做「生命導航者」,要在生死迷惑之間,引導眾生走過困惑。
我笑言:「你連自己都迷路了,還當別人的嚮導?」黃醫師卻正言說:「在一片迷惘之
中,至少我一定陪伴他們一起走到最後一刻」。

在「生死謎藏」一書中,黃勝堅醫師述說著三十六個生死之間的故事,希望大家讀了這些
故事,儘管「春夏秋冬」仍然不停運轉,但人生的花朵皆能更加燦爛光輝。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柯文哲 序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1

哈佛著名的理論 ( 很值青年人銘記勵行 )

哈佛著名的理論

經典語錄一: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後,成功會向你招手。



經典語錄二:

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記得分成五份進行規劃投資: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好好規劃落實,你會發現你的人生逐步會有大量盈餘。



經典語錄三:

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會迷了雙眼。有些人說不出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穫雨,錯過這一個,你才會遇到下一個。



經典語錄四:

被人誤解的時候能微微的一笑,這是一種素養;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的一笑,這是一種大度;吃虧的時候能開心的一笑,這是一種豁達;無奈的時候能達觀的一笑,

這是一種境界;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這是一種大氣;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的一笑,這是一種自信;失戀的時候能輕輕的一笑,這是一種灑脫。



經典語錄五:

人生途中,有些是無法逃避的,比如命運;有些是無法更改的,比如情緣;有些是難以磨滅的,比如記憶;有些是難以擱置的,比如愛戀……與其被動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對;與其鳥宿簷下,不如擊翅風雨;與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爭中爆發… …路越艱,阻越大,險越多,只要走過去了,人生就會更精彩。



經典語錄六: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經典語錄七:

魅力女人:1、善於發現生活裡的美。2、養成看書的習慣。3、擁有品位。4、跟有思想的人交朋友。5、遠離泡沫偶像劇。6、學會忍耐與寬容。7、培養健康

的心態,重視自己的身體。8、離開任何一個男人,都會活得很好。9、有著理財的動機,學習投資經營。10、尊重感情,珍惜緣分。



經典語錄八:

愚人向遠方尋找快樂,智者則在自己身旁培養快樂。生活裡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快樂,只是在於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樂著的人,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身上,他都能發現能令自己歡悅的因素來,並讓快樂擴張,鼓舞和影響了周圍的人。



經典語錄九:

【給自己安慰的10句溫馨話】1、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2、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3、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4、不要過於計較別人評價;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6、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7、不必一味討好別人;8、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9、不妨暫時丟開煩心事;10、自己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經典語錄十:

沒有永遠的緣份,沒有永遠的生命,我們所能擁有的,可能只是平凡的一生。然而因為有你,生命便全然不同,不用誓言,不必承諾,我們只需依了愛緣,以目光為媒,印證三生石上的約定,便牽了手,不必緊握,卻永不放鬆,以自己設計的愛的程式,去演繹一種精典的永恆。



經典語錄十一:

我們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我們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



經典語錄十二:

男人吸引女人的10個特質:1.真實 2.深刻 3.胸懷 4.敢為 5.風度 6.機靈 7.幽默 8.進取 9.浪漫

10.冒險;女人吸引男人的10個特點:1.溫柔 2.知性 3.直性 4.涵養 5.朦朧 6.小動作 7.勤於家事 8.膚白 9.性感著裝

10.香氛。



經典語錄十三:

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問,不是質問;真正的愛,要道謝也要道歉。要體貼,也要體諒。要認錯,也好改錯;真正的愛,不是彼此凝視,而是共同沿著同一方向望去。其實,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要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一個並不完美的人。



經典語錄十四:

身邊總有些人,你看見他整天都開心,率真得像個小孩,人人都羨慕他;其實,你哪裡知道:前一秒人後還傷心地流著淚的他,後一秒人前即刻洋溢燦爛笑容。他們其實沒有能力獨處,夜深人靜時,總坐在窗前對著夜空冥想失意的苦楚。他們就像向日葵,向著太陽的正面永遠明媚鮮亮,在照不到的背面卻將悲傷深藏。



經典語錄十五:

生命中,有些人來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復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遠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過,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許在某兩條路的盡頭相遇,結伴同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個分岔路口道別。無論如何,終免不了曲終人散的傷感。遠在天涯的朋友:或許已是遙遠得無法問候,但還是謝謝您曾經的結伴同行。

經典語錄十六:

愛情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會說:「我愛你,會為你付出一切!」,愛情很難,因為沒有多少人做到了他的承諾。如果真心愛一個人,不承諾也會去愛;如果不愛一個人,曾經承諾也會背叛。

經典語錄十七:

【你最後悔什麼】某雜誌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抽樣調查:第一名: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第二名: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第三名: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第四名: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第五名: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經典語錄十八:

【做人十心機】做人不能太單純 適度偽裝自己 :凡事留餘地 要留退路 :話不說絕 口無遮攔難成大事 :成熟而不世故 :心態好想得開活得不累

:懂方圓之道:沒事不惹事,來事不怕事 :不可少二禮:禮儀與禮物 :人在江湖飄 防挨朋友刀 :偶爾"勢利眼" 尋可靠夥伴 :放下面子來做人。

經典語錄十九:

人生旅途中,總有人不斷地走來,有人不斷地離去。當新的名字變成老的名字,當老的名字漸漸模糊,又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和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在不斷的相遇和錯開中,終於明白:身邊的人只能陪著自己走過或近或遠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所帶來的感動。經典語錄二十:

從現在開始,聰明一點,不要問別人想不想你,愛不愛你?若是要想你或者愛你自然會對你說,但是從你的嘴裡說出來,別人會很驕傲和不在乎你。再也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順其自然以最佳心態面對,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們最沒有價值。

經典語錄二十一:

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修行



不要用修行傷你的心!(大寶法王開示)

一個具共通性的問題:我們平常工作已經很累了,怎麼還有時間修行?
如果降低工作品質,在這個不景氣年代,很可能會被裁員,請問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王針對這個問題回答說:所謂修行,就是修心,然後放到行為上用。
心需要一個家,這個家不在外面。如果心裡有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滿足、安定,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法王說,在藏文裡,修行有兩個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關愛,「行」是付諸身語的行動。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字,都是「動詞」,就是要付諸實際行動。有行持,就會牽動整個社會,引起改變。

只有發願是不夠的,要展現于行為,修行的力量才會顯現出來。
【你的心,聽話嗎?】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們不適時叫回外馳的心,久了它就會不聽話。法王說,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會死,光明的心也不會死,死亡時也許會失去一切,色身、財物都會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寧靜會一直陪著你;而如果不修行,沒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負面的,就會覺得什麼事都沖著你來,連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負面的,生命就會變成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戰爭。
生命中難免有逆緣,法王說,消除逆緣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
心的本質,是清涼、透澈、喜樂,具有光明的覺照力量,有種內在的寂靜(此處法王說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時,有了心的光明,就不會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涼、喜樂、寧靜是不會和我們分離的。而所謂修行,就是恢復心的光明、清涼、溫暖。問題是,怎麼做呢?
【避免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
此處,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
    
一、不要把修行當成有時間性;
    
二、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
    
三、不要把修行當成儀式。

  
修行,是慢慢熟練的過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決。
譬如觀修慈悲,平時不修,修法念誦法本到願眾生皆具足一切樂及樂因,願眾生皆淨除一切苦及苦因時,就會覺得很奇怪,連小慈悲都沒有了,又如何能對一切有情眾生自然生起慈悲心?
所以,我們就要有次第、由近而遠的,從自己的母親開始觀修起,而後漸漸擴及有情眾生,這就是一個自然開展慈悲心的過程。
第二點,不要把修行當功課。法王說,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數字,連做大禮拜也去找一塊比較滑的板子,心想這樣滑得比較快,趕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領受什麼特別本尊法,上師也會覺得我好棒。
這樣拚命趕功課的結果,數字是進步了,但心卻一點都沒有改變。
重點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數字的增加
功課不是給上師看的,是給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獻給自已的。法王提醒,重點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數位,譬如做十萬遍四加行,累積了很多個「0」,
心性上卻沒改變,結果還真是個「0」。
第三點,不要把修行當儀式
法王說,不要把珍貴的法寶變成鄉下的祭祀儀式,觀修本尊時,
重點是去思維特殊法相或法器內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觀音,華人都覺得很奇怪,觀音菩薩怎麼會有四條手臂?
法王用中文開玩笑說,是不是觀世音菩薩幹得不錯,所以佛陀就『欽此』,多賜給他兩條手臂?多出來那兩條,也不是藏人裝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幹的”……光這四臂就有這麼多妄念,那觀修千手觀音時怎麼辦?重要的是,要想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質是什麼,那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象徵,要思維這四無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裡,熱呼呼、香噴噴的佛法嗎?】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種錯誤的修行狀況,接下來要怎麼做呢?
就是直接去觀修生活�、人世間熱呼呼、香噴噴、活生生的佛法,
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幹幹的文字。
所謂佛法,不只聽到,還要看到,要有直接體驗,就像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門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靜之樂,那就是悉達多王子直接體驗到的那種對生命本質的直接體驗,對修行歷程是相當重要的。
至於在生活裡怎麼修呢?法王說:修行就在你的工作裡,就看你用不用。當你設計或販賣一樣東西時,可以帶著「佈施之心」,讓它的品質更好一點。
佈施,不一定要真的給一樣東西,帶著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佈施,這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佈施。就像佛陀圓滿了佈施波羅蜜,但世間還有那麼多貧困的人,他到底給了什麼?
法王說:佛陀給了他的未來,他的證悟是未來眾生無盡的資糧。
未來無量,眾生也無量,豈不剛剛好?

所以我們每天早上一起來,要憶持皈依戒,思維諸佛菩薩的功德,
發願今天的一切身語意,都要利他,不傷害任何眾生,這就開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有工作的人,要發願我們的工作帶給別人快樂,幫助別人,讓辦法、讓品質提高,這就是工作裡的修行和佈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養成慈悲利他的人,這樣養孩子本身就是一項修行
有伴侶的人,擴大對伴侶的感情,就成為對眾生的愛和慈悲,

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會自然影響伴侶,法王說,當一個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園裡澆水,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很溫馨呢。
第一點,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不要把它當工作,有上班、下班時間,法王半開玩笑說:
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時間性」、有「下班時間」的人,平常不修,進了佛堂,勉強去修也行,但會覺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墊,發覺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裡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過來快過來…”平常生活中不觀修,進了佛堂就要開始修行,就像沒有暖身,就要開始激烈運動,是會傷身的,不要用修行傷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靜、習慣,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決!

美駐中國大使 駱家輝致信芮成鋼

駱家輝致信芮成鋼

我是一位華裔,當初奧巴馬總統讓我到這裡來時,以為我的面孔會給中美關係帶來很大轉機,可惜事與願違,我這張臉孔並沒給中美關係帶來多少好運。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接連地批評我,讓我沒想到。
首先是我坐飛機坐了經濟艙,讓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芮成鋼以為美利堅合眾國很窮,窮到大使出門坐經濟艙。我向他們解釋了美國官員出差全是坐經濟艙,這位記者還是半信半疑,繼續在微博上諷刺我。也許這位記者習慣中國領導出門坐商務頭等艙,旁邊坐5個警衛的行頭,我當時想告訴這位記者,你們的官員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後來一想,這位記者的智商可能聽不懂。我想告訴他,美國人不缺錢,因為中國人總借錢給美國,我也沒說,我還是怕這位記者聽不懂。我懷疑他的頭腦裝的是不是水。
其次,我下飛機後,坐計程車到大使館,讓孩子上普通的打工子弟學校,結果竟招致一位相曉冬在〈光明日報〉作文批駁我,說我想用此分化中國。
這位作者可能習慣了許永邁、許三多出門有5輛警車開道的陣勢,習慣了領導開車撞倒他們揚長而去,習慣了領導睡90位女人的淫蕩,儘管其中這些女人中很可能有他的親戚,他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漸漸地,他們不習慣部級官員輕車簡從了。也許被侮辱習慣了,他們不習慣被尊敬。在受虐狂面前,你必須當施虐狂,否則他們不會尊重你。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的祖父告訴我,孩子,不要忘記你的根在中國,今天我回到的根之國,結果發現根腐爛了。輕車簡從就能分化中國,我的根之國,你怎麼了?難道我非要像許三多一樣,才能讓你們中國人高興嗎?你們是受虐狂嗎?
我把我的孩子送往普通打工子弟學校,這竟然引起中國人不滿。與此相反的是,當很多中國權貴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美國高等貴族學校時,美國人絲毫不會驚訝,因為我們美國人知道,腐敗權貴有的是錢。
在我們美國人的眼裡只有一個觀念,人人平等,不因為你的父親是誰,你就高人一等。雖然我來中國不到一個月,看到很多小孩子闖禍,說出他父親的名字,得到特別的優待,讓我搞不懂。
在美國沒有這個現像,美國只允許美國人在國外闖了禍,很自豪地說我是美國人,要求公平的司法審判,絕對不允許他們在國內搞特權。
在美國,年輕人在國內活著不靠爹不拼爹; 美國只允許美國人在國外遇到困難拼政府,他們只想說,我是美國公民,就像中國年輕人在國內說自己是誰的兒子。
只要是美國人,不管你走到那裡,美國總統和政府會保護你。前年,有兩位美籍華人女記者被朝鮮扣留,前總統克林頓親自飛到朝鮮解救,這就是美國政府的力量。以上就是我的感想,我的信。

Monday, November 7, 2011

低潮

今天是我31歲生日。
可是我卻完全沒有快樂的感覺。
打開Google首頁,我才知道原來我和居禮夫人同一天生日。
只是這中間差了113年。

一直以來,我都以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為目標,可是仍不敵「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的本質便是苦的」、「人生苦短」種種定律。

我發現,每當我很努力找到苦的原因並且努力改善它的時候,新的苦又會出現了。苦好像永遠改善不完。

而且最奇妙的是,很多本來你以為會是樂子的事,到最後卻都變成苦。
例如大部分人結婚的時候,想必都覺得有「另一半」人生會更快樂,所以才會結婚,但是結婚之後,另一半反而變成痛苦的根源,這應該是始料未及的吧。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這些苦都無法比較,永遠有人比你更苦,而也永遠有人令人羨慕。

人生只來到上半場,我還有很多品嚐人生的機會,我要活得更快樂,更精彩,更上層樓  : )